在2024年末,英特爾Battlemage顯卡系列中的兩款中端型號B580和B570 來了。
每當顯卡市場掀起波瀾,用戶關(guān)注的焦點總是「價格」與「性能」這兩大要素。但最關(guān)鍵的是性能,它決定了一款顯卡是否物有所值。英特爾剛發(fā)布的 Battlemage 顯卡是第二代銳炫產(chǎn)品,采用新的 BGM-G21 GPU 核心,臺積電 6N 工藝,擁有 20 個 Xe2 核心,同時還輔以更為高效的 AI 引擎,使得它相比上一代 A 系顯卡整體能效比提明顯,從官方給出的性能對比來看,游戲幀數(shù)甚至有達到 47% 的增幅。


作為英特爾獨立顯卡的核心合作伙伴,藍戟也迅速響應,推出了自家的 B580 系列顯卡。我們此次拿到的是藍戟 Arc B580 Photon 12G OC 顯卡,它屬于藍戟明星級定位產(chǎn)品,其包裝設計獨特,上半部分為黑色,下半部分則采用藍色與紫色的撞色設計,整體色彩搭配相對和諧,視覺效果出眾。

包裝上還醒目地印有英特爾 Arc 的標志以及關(guān)鍵的技術(shù)參數(shù)。


顯卡本體方面,正面設計簡約大方,采用規(guī)整的長方形造型,配備三風扇設計,長度適中,能夠兼容市面上絕大多數(shù)機箱。


背部點綴著藍戟圖騰獨特的圖騰標識,配合全新的幽刃扇葉設計,5 根鍍鎳熱管和更大的散熱模組,以及尾部的鏤空設計,能帶來更好的散熱性能。



藍戟 B580 配備的是滿血版 BGM-G21,擁有 20 個 Xe2 核心、160 個 XMX AI 引擎和 20 個光追單元,配備 12GB GDDR6 顯存,顯存位寬為 192bit,顯存速度為 19Gbps,顯存帶寬達到 456GB/s。與公版不同的是,該顯卡的頻率從 2670MHz 提升到了 2850MHz,功耗從 190W 提至 220W,雙 8pin 供電、8+4 相供電。

在視頻輸出方面,提供了三個 DP 2.1 接口一個 HDMI 2.1a 接口,能支持 7680×4320@60 Hz、7680×2160@165Hz、5120×2880@240Hz、5120×1440@360Hz 和 3840×2160@360Hz 畫面輸出,硬件解碼支持 AV1、H.265、H.264、VP9 和 XAVC-H 等多種格式,完美適配當前的主流平臺。

從規(guī)格上看,藍戟 B580 在核心數(shù)量、顯存位寬和顯存帶寬方面有所降低,但得益于全新架構(gòu)和工藝的進步以及頻率和顯存容量的提升,使得它的每個 Xe 核心的性能至少提高了 70%,每瓦性能提升了 50%。

然而,藍戟?B580 并不僅僅依靠提升硬件性能來增強游戲體驗,在這一代Battlemage顯卡上,英特爾還推出了 AI 引擎加持的 XeSS 2技術(shù)。
所以對于它的定位,是搞定 2K 分辨率下的高畫質(zhì)游戲體驗。除了大家觀感更明顯的高圖像質(zhì)量、還包括了英特爾投入大量精力研發(fā)的光線追蹤技術(shù)、以及 XeSS 幀生成和 Xe 低延遲畫面。

這也顯然是個聰明的做法,畢竟 2K 畫質(zhì)所占的玩家用戶受眾人群最廣。


好了,進入到測試環(huán)節(jié),為了能最大限度體現(xiàn)出顯卡的性能表現(xiàn),我們的測試平臺是如下:
- 處理器:Intel Core i9-14900K
- 內(nèi)存:16GB x 2 DDR5 6800MHz
- 主板:七彩虹 CVN Z790 D5 GAMING巡洋艦
- 電源:海韻 GX-850
通過 3DMark 理論測試,在針對DX11環(huán)境的 Fire Strike 測試中,它的得分為 36112, 針對 DX12 環(huán)境的 Time Spy 測試中,得分為 14835,針對光追性能測試的 Port Royal 中,它也拿到了 7913 的成績,性能比 RTX 4060 的表現(xiàn)更勝一籌。

同時,因為藍戟出廠自帶「超頻」屬性,它相對我前些天測試公版的成績還要高上約 6%。
在 XeSS 的測試中,藍戟B580 的表現(xiàn)也可圈可點,在 2K 分辨率下戰(zhàn)力充沛,甚至部分游戲在降低點特效后能摸到 4K 的門檻。由于已經(jīng)有超過150款游戲支持英特爾的 XeSS 技術(shù),讓這塊顯卡能一并兼顧到高畫質(zhì)與高幀率。那么,接下來看看幾款游戲的具體表現(xiàn)吧。
- 賽博朋克2077:高特效,幀數(shù) 65;開啟 XeSS,幀數(shù) 102;開啟 XeSS + 光追,幀數(shù)83
- F1 24:高特效,幀數(shù) 119;開啟 XeSS,幀數(shù) 165;開啟 XeSS + 光追,幀數(shù) 96
- 古墓麗影.暗影:高特效,幀數(shù) 107;開啟 XeSS,幀數(shù) 145;開啟 XeSS + 光追,幀數(shù) 104
- 霍格沃茨之遺:默認設置,幀數(shù) 61;開啟 XeSS,幀數(shù) 91;開啟 XeSS + 光追,幀數(shù) 66
與 RTX 4060 相比,藍戟 B580 在同等特效下表現(xiàn)更佳,尤其在「F1 24」中領(lǐng)先 38.6%,「賽博朋克2077」中領(lǐng)先57%。在 2K 游戲性能上,開啟 XeSS 后、尤其是 DX12 新游戲上,藍戟 B580?性能表現(xiàn)提升真的有些出乎意料。

當然啦,現(xiàn)如今無論是團隊還是個人創(chuàng)作者,對于創(chuàng)作上的效率要求也是水漲船高,英特爾也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在無論是處理器還是顯卡上的特性,都在全力往 AI 內(nèi)容創(chuàng)作方向傾斜。
也就是說,它能借助 AI 來實現(xiàn)一些創(chuàng)作上的效率提升。像這款深度學習文本到圖像轉(zhuǎn)變的 AICG 工具 Stable Diffusion,每張圖片分辨率為 512x512,采樣步數(shù)設置 50,這次得到的測試結(jié)果是每分鐘能生成 7.2 張,和之前測試 RTX 4060 的每分鐘 6.8 張接近。

在創(chuàng)作能力測試方面,還選擇了 Blender、Procyon 這兩款工具。
像是 Blender 這樣的建模軟件,最能體現(xiàn)具體場景下顯卡的特性,在 Benchmark 4.3 測試中,monster、junkshop 和 classroom 每分鐘渲染成績分別為 927、453 和 472。

本地側(cè)端體驗部分,得益于 Intel 開放的開發(fā)工具和完善的 API 支持,軟件從底層上就能輕松地調(diào)用 B580 的 AI 加速能力。從簡單的圖片處理工具到復雜的創(chuàng)意套件,從課堂教學軟件到專業(yè)分析工具,都能通過集成 AI 來提供更智能、更個性化的服務。我們使用 UL Procyon 作為基準測試,它支持對多種 AI 推理引擎和 Stable Diffusion 圖像生成模型進行測試,而在進行 3 次測試后,得到 3877 的最高得分。
最后呢,我們也來看看藍戟B580的功耗表現(xiàn)。盡管它的核心頻率較高,在 FurMark 進行的60分鐘滿載壓力測試中,其核心溫度僅達到 65 度,最終功率為 165W,在不同游戲中因為畫質(zhì)與操作的波動,它的表現(xiàn)還會更低。這也意味著,即使使用散熱條件有限的小型機箱,藍戟 B580 憑借自身出色的散熱設計,也能確保穩(wěn)定運行。而且,在這樣的高能主頻之下,它仍然保留了一定的超頻潛力。

正如我開篇所言,藍戟B580憑借其最新架構(gòu)的先天優(yōu)勢,集成了諸如 XeSS 2、INT8 算力、AV1 編碼器等一系列特性,使其在與上一代「甜品級」顯卡的對比中,被賦予了更多額外價值。這或許正是藍戟為其定價 2249 元的緣由所在。
評論列表(已有4條評論)
熱門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