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注冊的手機號將自動注冊
這款太陽能面板護蓋具備高度整合性,外在基本上無外露的掛載硬件部分 -- 裝起來還是會讓人一眼就看出你家有裝太陽能板,不過至少視覺上已經(jīng)不會太過突兀了。目前 Tesla 仍在擬訂這款更服貼于一般屋頂?shù)奶柲馨宓膬r位,不過據(jù)稱他們的 325W 模塊將會在今年夏天開賣,所以急欲購買的你可能還得要再多等待一下了。
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不準情緒化,不準偷偷想念,不準回頭看。去過自己另外的生活。 你要聽話,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折騰了一個多月,今天開始一周的萬圣節(jié)假期才終于有時間靜下來好好整理下今年的 Apple Watch 入手體驗。
沒什么條理 想到什么說什么啦。
首選還是放一張到目前為止的表帶全家福,可能各位都看膩了有沒有哈哈。
在國外不方便淘貨,入手速度就慢了很多。
1. 今年陶瓷回歸仍然保持在萬元的價格。從去年開始其實就看得出各個系列包裝的統(tǒng)一化,那自然陶瓷長條的包裝也送不了充電底座了,因此就有不少人說今年的陶瓷減配不厚道。但動動手指搜下三代的價格參數(shù)我們可以看到,首先就是價格從 10188/10588 降到了 9999/10399,這兩百的差價其實就可以當成附贈的底座降級成一套額外表帶的補償吧。另外再看三代愛馬仕最便宜的是 8988/9388,今年卻上升到了和陶瓷同樣的 9999/10399,而且包裝內容并沒有不同,這樣看來陶瓷其實比愛馬仕更值了呀。
2. 新增的鈦金不出意外地也被歸入了 Edition 系列,價格卻挺出人意料。多付 800 元,就可以享受比普通不銹鋼多一年的基礎保修,還多一套 Edition 專屬配色運動表帶。還挺值的是吧,但鈦金的質感與不銹鋼相比實在不敢恭維…
我本來在黑色愛馬仕和鈦金之間糾結,但轉念一想,要是鈦金今年銷量不好下一代搞不好被取消,沒入手的話錯過了多可惜,于是本著收集不同材質的原則,還是勉強留下了鈦金……
今年 Edition 與之前相比還是有一個優(yōu)點,終于有了專屬的表盤…顏色…,但三款材質 Edition 的專屬配色并不通用還蠻雞賊的……
3. 黑色愛馬仕配上 Always On ,哎呀真是太酷了!官網(wǎng)還寫著全黑包裝限時發(fā)售,但愿下一代還有咯…
watchOS 6 對老款表的支持也還算良心,除了普通的加州、子午線表盤等等,4 代愛馬仕也可以用 5 代的三個新配色表盤,點個贊!
4. 和其他大多數(shù)蘋果產(chǎn)品路數(shù)不同,鋁合金和不銹鋼的價格年年攀升,15 年的初代不銹鋼只要 4188/4588,現(xiàn)在是 5499/5899, 鋁合金也從 2588/2988 漲到了 3199/3499。更別說越來越貴的 AC+ 了。
選擇上呢 覺得夠用就好的普通用戶買鋁合金就可以了,如果還追求時尚想要當個配飾的那就選不銹鋼更好。
5. 5 代還有個亮點就是終于可以自由搭配表帶啦!去年的預測果真對了~
由于今年多了自由搭配的選擇,手表的包裝在細節(jié)上與去年相比還是稍有不同。
包裝流程我猜是倉庫的工作人員拆開已經(jīng)包裝好的表身,拿出空的占位盒,放入顧客選擇的表帶,在外包裝貼上表帶的信息標簽,再密封。所以我們拿到手的新表外包裝的提手就已經(jīng)有折痕了,表身內盒包裝也會多一根密封條,避免在組合表帶的過程中內盒被打開。
Edition 除了自選的一套表帶外,表身包裝里還有一套附送的運動表帶,原色鈦金的叫淺灰色(貌似和很早之前的磚青色幾乎是一樣的……),深空黑鈦金的叫深灰色,陶瓷的還是和三代一樣叫淺白色(只是沒有內外雙色了)。
鈦金的拉絲紋理不及不銹鋼的亮面精致,還給我一種大學時用機床車銑出來的零件的粗獷感……
原色鈦金其實還帶了點金色,在不同光源不同角度下的光澤也會發(fā)生變化。
鈦金的強度雖說比不銹鋼高那么一些些,但還是挺容易出現(xiàn)磨損的,甚至我剛從盒子中拿出來就看到四角有和包裝碰撞造成的痕跡了,并沒有想象中的耐磨。
從 S4 更新到 S5 不得不說確實沒太多提升,測評也沒啥好寫的,基本上可以參照去年的文章。
官網(wǎng)介紹除了息屏顯示、指南針兩個功能性特點和表帶定制坊、新材質之外也僅僅是在重復介紹以往的內容和 watchOS 6 的新功能而已。當然 S3 及之前的用戶今年更新?lián)Q代就別猶豫了。
Always On Display 讓 Apple Watch 回歸到更加接近一塊普通電子表的狀態(tài),聽起來挺牛的,這一點可能會吸引來一大批新用戶,也可能成為不少老用戶升級的動力。但老用戶比如我經(jīng)過幾年時間早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抬腕看時間的習慣,再加上現(xiàn)在天冷了穿長袖表都藏在袖子里,實在很少有機會在息屏狀態(tài)下瞥一眼表盤,這個功能于我而言的新鮮感就僅僅是無聊的時候翻翻手腕看看從息屏顯示點亮的動畫罷了。
但也不可否認這個對我來說挺雞肋的功能在偶爾又確實是有用的,比如戴著表的這只手撐著傘的時候,比如這只手把著自行車車龍頭的時候,比如做俯臥撐的時候,呃…總結一下就是干體力活的時候唄?
另外等明年該穿短袖了,息屏顯示在外觀上還是能加點分的。
指南針,也是個聊勝于無的功能,唯一想得到的我可能遇到的使用場景就是當身上兩臺手機的地圖導航指向不一致的時候,打開手表的指南針,看看到底誰對誰錯哈哈。
一個月前剛拿到時我吐槽說對鈦金很失望,用了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越來越順眼了,主要還是得搭配合適的表帶。
以下按我個人偏好的搭配程度從高到低排序。
1. 不銹鋼鏈式。不銹鋼鏈式本身是磨砂質感,以前都一直覺得和白鋼搭配并沒有那么完美,這次和鈦金還正好成絕配了,滿分 10 分!
2. 運動回環(huán)表帶。這兩個也挺配的,外觀不錯的情況下,表身和表帶都很輕,9 分。
3. 運動表帶。百搭的運動表帶,和誰配都行。也最容易清洗打理,日常使用的首選,不錯,8 分。
4. 精織尼龍表帶。最容易磨損用舊的表帶沒有之一,怪不得下架了呢。其實搭配上還行,但精織尼龍好看的配色不多,7 分。
5. 米蘭尼斯。米蘭尼斯的連接器是拋光不銹鋼,所以和不銹鋼表身更加配一些。和鈦金也就一般般吧,給金屬感 6 分。
6. 皮革表帶。官網(wǎng)展示的就是皮質回環(huán)表帶和鈦金搭配,可惜皮質回環(huán)表帶又沒出 40 mm 尺寸。經(jīng)典扣式和現(xiàn)代風扣式包括愛馬仕表帶的連接器搭配鈦金多多少少還是有點違和,5 分 不推薦。
Apple Watch 經(jīng)過四年多的進化在今年好像終于達到了 iPhone 4 4s 當年的成熟程度,被越來越多大眾知曉。但對于我們這些陪著他五代走過來的老朋友來說 每年小打小鬧擠牙膏沒什么毛病,但又好像少了那么一些驚喜。
不知道明年的手表會是什么樣呢,猜不透。我倒一直希望能有一個小功能就是來了消息提醒,像 iPod 甩一甩切歌一樣,甩一甩手腕就能讓它消失,現(xiàn)在這樣一直顯示著實在有點煩誒……?
ashan626
1080
3
Ultralife with Apple Watch Ultra
本命年的全新開始:Aron 的舊房翻新全記錄
Aron 的照片生產(chǎn)全記錄
Aron 的「城市攝影」:加州灣區(qū)的浮光掠影
折騰了一個多月,今天開始一周的萬圣節(jié)假期才終于有時間靜下來好好整理下今年的 Apple Watch 入手體驗。
沒什么條理 想到什么說什么啦。
首選還是放一張到目前為止的表帶全家福,可能各位都看膩了有沒有哈哈。
在國外不方便淘貨,入手速度就慢了很多。
一、雜談
1. 今年陶瓷回歸仍然保持在萬元的價格。從去年開始其實就看得出各個系列包裝的統(tǒng)一化,那自然陶瓷長條的包裝也送不了充電底座了,因此就有不少人說今年的陶瓷減配不厚道。但動動手指搜下三代的價格參數(shù)我們可以看到,首先就是價格從 10188/10588 降到了 9999/10399,這兩百的差價其實就可以當成附贈的底座降級成一套額外表帶的補償吧。另外再看三代愛馬仕最便宜的是 8988/9388,今年卻上升到了和陶瓷同樣的 9999/10399,而且包裝內容并沒有不同,這樣看來陶瓷其實比愛馬仕更值了呀。
2. 新增的鈦金不出意外地也被歸入了 Edition 系列,價格卻挺出人意料。多付 800 元,就可以享受比普通不銹鋼多一年的基礎保修,還多一套 Edition 專屬配色運動表帶。還挺值的是吧,但鈦金的質感與不銹鋼相比實在不敢恭維…
我本來在黑色愛馬仕和鈦金之間糾結,但轉念一想,要是鈦金今年銷量不好下一代搞不好被取消,沒入手的話錯過了多可惜,于是本著收集不同材質的原則,還是勉強留下了鈦金……
今年 Edition 與之前相比還是有一個優(yōu)點,終于有了專屬的表盤…顏色…,但三款材質 Edition 的專屬配色并不通用還蠻雞賊的……
3. 黑色愛馬仕配上 Always On ,哎呀真是太酷了!官網(wǎng)還寫著全黑包裝限時發(fā)售,但愿下一代還有咯…
watchOS 6 對老款表的支持也還算良心,除了普通的加州、子午線表盤等等,4 代愛馬仕也可以用 5 代的三個新配色表盤,點個贊!
4. 和其他大多數(shù)蘋果產(chǎn)品路數(shù)不同,鋁合金和不銹鋼的價格年年攀升,15 年的初代不銹鋼只要 4188/4588,現(xiàn)在是 5499/5899, 鋁合金也從 2588/2988 漲到了 3199/3499。更別說越來越貴的 AC+ 了。
選擇上呢 覺得夠用就好的普通用戶買鋁合金就可以了,如果還追求時尚想要當個配飾的那就選不銹鋼更好。
5. 5 代還有個亮點就是終于可以自由搭配表帶啦!去年的預測果真對了~
二、開箱
由于今年多了自由搭配的選擇,手表的包裝在細節(jié)上與去年相比還是稍有不同。
包裝流程我猜是倉庫的工作人員拆開已經(jīng)包裝好的表身,拿出空的占位盒,放入顧客選擇的表帶,在外包裝貼上表帶的信息標簽,再密封。所以我們拿到手的新表外包裝的提手就已經(jīng)有折痕了,表身內盒包裝也會多一根密封條,避免在組合表帶的過程中內盒被打開。
Edition 除了自選的一套表帶外,表身包裝里還有一套附送的運動表帶,原色鈦金的叫淺灰色(貌似和很早之前的磚青色幾乎是一樣的……),深空黑鈦金的叫深灰色,陶瓷的還是和三代一樣叫淺白色(只是沒有內外雙色了)。
鈦金的拉絲紋理不及不銹鋼的亮面精致,還給我一種大學時用機床車銑出來的零件的粗獷感……
原色鈦金其實還帶了點金色,在不同光源不同角度下的光澤也會發(fā)生變化。
鈦金的強度雖說比不銹鋼高那么一些些,但還是挺容易出現(xiàn)磨損的,甚至我剛從盒子中拿出來就看到四角有和包裝碰撞造成的痕跡了,并沒有想象中的耐磨。
三、改變
從 S4 更新到 S5 不得不說確實沒太多提升,測評也沒啥好寫的,基本上可以參照去年的文章。
官網(wǎng)介紹除了息屏顯示、指南針兩個功能性特點和表帶定制坊、新材質之外也僅僅是在重復介紹以往的內容和 watchOS 6 的新功能而已。當然 S3 及之前的用戶今年更新?lián)Q代就別猶豫了。
Always On Display 讓 Apple Watch 回歸到更加接近一塊普通電子表的狀態(tài),聽起來挺牛的,這一點可能會吸引來一大批新用戶,也可能成為不少老用戶升級的動力。但老用戶比如我經(jīng)過幾年時間早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抬腕看時間的習慣,再加上現(xiàn)在天冷了穿長袖表都藏在袖子里,實在很少有機會在息屏狀態(tài)下瞥一眼表盤,這個功能于我而言的新鮮感就僅僅是無聊的時候翻翻手腕看看從息屏顯示點亮的動畫罷了。
但也不可否認這個對我來說挺雞肋的功能在偶爾又確實是有用的,比如戴著表的這只手撐著傘的時候,比如這只手把著自行車車龍頭的時候,比如做俯臥撐的時候,呃…總結一下就是干體力活的時候唄?
另外等明年該穿短袖了,息屏顯示在外觀上還是能加點分的。
指南針,也是個聊勝于無的功能,唯一想得到的我可能遇到的使用場景就是當身上兩臺手機的地圖導航指向不一致的時候,打開手表的指南針,看看到底誰對誰錯哈哈。
四、搭配
一個月前剛拿到時我吐槽說對鈦金很失望,用了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越來越順眼了,主要還是得搭配合適的表帶。
以下按我個人偏好的搭配程度從高到低排序。
1. 不銹鋼鏈式。不銹鋼鏈式本身是磨砂質感,以前都一直覺得和白鋼搭配并沒有那么完美,這次和鈦金還正好成絕配了,滿分 10 分!
2. 運動回環(huán)表帶。這兩個也挺配的,外觀不錯的情況下,表身和表帶都很輕,9 分。
3. 運動表帶。百搭的運動表帶,和誰配都行。也最容易清洗打理,日常使用的首選,不錯,8 分。
4. 精織尼龍表帶。最容易磨損用舊的表帶沒有之一,怪不得下架了呢。其實搭配上還行,但精織尼龍好看的配色不多,7 分。
5. 米蘭尼斯。米蘭尼斯的連接器是拋光不銹鋼,所以和不銹鋼表身更加配一些。和鈦金也就一般般吧,給金屬感 6 分。
6. 皮革表帶。官網(wǎng)展示的就是皮質回環(huán)表帶和鈦金搭配,可惜皮質回環(huán)表帶又沒出 40 mm 尺寸。經(jīng)典扣式和現(xiàn)代風扣式包括愛馬仕表帶的連接器搭配鈦金多多少少還是有點違和,5 分 不推薦。
五、最后
Apple Watch 經(jīng)過四年多的進化在今年好像終于達到了 iPhone 4 4s 當年的成熟程度,被越來越多大眾知曉。但對于我們這些陪著他五代走過來的老朋友來說 每年小打小鬧擠牙膏沒什么毛病,但又好像少了那么一些驚喜。
不知道明年的手表會是什么樣呢,猜不透。我倒一直希望能有一個小功能就是來了消息提醒,像 iPod 甩一甩切歌一樣,甩一甩手腕就能讓它消失,現(xiàn)在這樣一直顯示著實在有點煩誒……?